丽水多措并举 实现“三改一拆”新跨越
▲“三改一拆”
“三改一拆”
2017年是全省“三改一拆”行动的深化之年,是开展治危拆违专项行动的攻坚之年,是全面推进“无违建县(市、区)”创建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巩固之年。丽水市坚持深刻把握省党代会赋予丽水“培育新引擎,建设大花园”的新定位新使命新要求,始终将“三改一拆”和“无违建”创建作为城市品质提升、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,继续积极打好“拆、治、归”组合拳,集中力量,狠抓推进,取得了明显的成效。全年完成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281.89万平方米,超额完成省下达600万年度任务的213.65%;完成“三改”面积2065.09万平方米,超额完成省下达600万年度任务的344.18%。
一
谋划在前 有序推进
一是统筹规划,细分任务
省年度任务下达后,丽水市及时进行年度任务再分解,市政府与各县(市、区)政府、市直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,建立地方一把手负总责,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,岗位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。同时,根据《丽水市“无违建”创建十三五行动计划》(2016-2020年),细分年度创建无违建县(市、区)和无违建乡镇(街道)的具体计划,扎实开展无违建创建工作。
二是示范引领,拆改结合
将“三改一拆”和棚户区改造、危旧房改造、外立面改造等工作结合推进,通过功能性项目和拆后土地利用项目等载体实行典型引路,规划统筹拆改用结合。如莲都区大修厂总占地面积25000多平方米、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的改造项目,依托大修厂现存工业遗址,通过充分发掘工业内涵,着力打造丽水市第一家集文化创意、广告创意、文化教育、宣传、商务休闲和专业化服务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产业园区,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,入驻企业38家,提供了600多名就业岗位,为丽水老工业遗址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,对带动丽水产业转型升级有着示范意义,为企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新探索。
三是重点突出,精准发力
突出工作重点,大力推进“三改一拆”“蓝色屋面”“拔钉战”等专项整治行动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的统一部署,制定了《丽水市“蓝色屋面”专项整治行动方案》,明确了整治范围、实施步骤、职责分工、工作要求等各方面工作内容,全面推进“蓝色屋面”专项整治行动,共整治点位5534个、面积162.4万平方米;以“首战当决战”的决心,营造氛围,迅速行动,采取有效措施,强力推进 “拔钉清障”拆违攻坚行动,通过抓攻坚破难点,为创建“无违建”打下坚实基础。
二
立足长效 扎实推进
一是着力推进防控体系建设
健全巡查举报、处罚追责、群众参与的立体式长效管理机制,严格治旧控新。结合“四个平台”建设,建立全覆盖、网格式、动态化的违法建筑防控平台,强化县、乡、村三级网格化的管理体系;建立一套违法建筑巡查或投诉、发现识别、后续处置、结果反馈等一系列流程和机制,将违法建筑遏制在萌芽状态;将审批图纸和执法、住建、乡镇(街道)监管责任人及姓名电话在每个农房建筑工地进行挂牌公示,进一步明确监管人责任,形成了良好监管氛围;在不动产登记、过户及抵押贷款前置审查中,对未整改到位的加大跟踪督促力度;执法部门在工作中发现单位或者个人存在违法建筑或违建行为的,以书面形式将信息通报给相关部门,纳入监管和“征信体系”。
二是完善依法拆违整治程序
在“三改一拆”和“无违建”创建过程中坚持依法行政、依规拆违,强化调查取证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,对违建当事人信息、违法事实的时间、地点、数量、情节和后果等基本情况,依法依规妥善保存,做到执法主体适格,执法程序到位,执法标准统一。如莲都区编制了《莲都区拆除违法建筑实践操作指南》,加强拆违工作的规范化、程序化。
三是建立健全督查考评机制
制定《2017年度丽水市“三改一拆”行动考核办法》、《丽水市城中村治危拆违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、“六边三化三美”沿线违法建筑“拔钉战” 专项整治行动方案》、《乡镇(街道)“无违建”创建考核标准》、《丽水市“六边三化三美”工作“蓝色屋面”专项整治2017年度考核办法》等文件,建立全市“三改一拆”“无违建”创建工作评比机制,坚持以问题为导向,每两月组织对任务完成情况开展交叉考评检查,统一打分、排名、点评,并列入市考核办年终对县(市、区)考核体系,有力推进了工作落实。
三
不断探索 创新推进
一是结合实际推动创新工作理念
结合丽水各地特色,高举改革创新的大旗,强化改革意识,树立创新思维,以新理念、新举措破解新问题、新矛盾,实现新突破,打开新局面。比如遂昌首倡“阳光建房”工程,建立全市首个“农民建房治理网络指挥中心”,以电子地图为载体,运用GIS技术,实现对个人建房的全程信息化监管,该系统试行期间,通过巡查发现未批先建15宗,超面积8宗,加层2宗,均得到快速有效处置,信息化监管成效正逐步突显。
二是发挥特色引导创新舆论宣传
既通过市《每周聚焦》等舆论监督栏目对各类突出问题的常态化曝光,又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大力宣传“三改一拆”鲜活经验和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,真正营造全社会共建、共管、共享的良好局面。比如龙泉突出特色巧宣传,拆改并用,农旅融合,将“三改一拆”工作与当地民间曲艺结合,以群众喜闻乐见、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宣传引导,将演出地点设在滨江时代改造区块,让市民更好地领略家园蝶变的美丽风采。9月省记者采风团到丽水开展“拆改展成效、迎接十九大”采风活动,记者团先后在中新网、中青网、浙江日报等省级以上重点媒体发稿10余篇,大赞丽水“三改一拆”行动,促进环境美化,推进产业转型升级,带动就业,为浙江 “大花园” 建设增添一笔浓墨重彩。
三是注重产业转型和新动能培育
进一步加强拆后土地利用规划的设计,大力度推进老旧厂区,旧住宅区的改造,变旧为宝,讲好小城故事。中青网发表《三改一拆见成效 丽水小巷散发历史韵味》和中新网发表的《浙江“三改一拆”掠影:“处州小巷”的小城故事》都讲述了丽水在旧住宅区改造过程中,如何在一些具有历史人文底蕴的街区体现新意、亮点的思考和实践,既传承了人文历史又留下了记忆乡愁。中新社记者张斌说“其不仅利用“三改一拆”极大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,还用拆后利用的‘莲都方案’,在城乡颜值提升的基础上,增添了饱含丽水历史、莲都特色的人文风景” ,“处州小巷的小城故事被挖掘、被了解、被传递,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浙江省“三改一拆”的良性循环与真情实意”。(省“三改一拆”办 供稿 编辑 张婷婷)
推荐阅读
Recommended reading
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“浙江城乡建设”方面的文章